2024 年上半年已然落幕,在下半年的起点回望过去的六个月,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在“内卷”中砥砺前行。与以往重金投入扩充产能不同,当下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创新,新兴电池技术热度不断攀升,产业逐渐迈向良性发展轨道。然而,海外布局面临诸多困境,如何突破重围,成为企业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关键挑战。
投资扩产情况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4 年上半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的新投资扩产项目达 163 个,其中 132 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总投资达 3928 亿元。
- 电池领域:98 个新投资项目中,76 个公布投资金额,总额约 1917.15 亿元。
- 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领域:22 个新投资项目中,18 个公布投资金额,总额约 1329.88 亿元。
- 负极材料领域:12 个新投资项目中,10 个公布投资金额,总额约 189.56 亿元。
- 电解液领域:8 个新投资项目均公布投资金额,总额约 214.13 亿元。
- 隔膜领域:2 个新投资项目均公布投资金额,总额约 36.68 亿元。
- 铜箔、铝箔、铝塑膜领域:3 个新投资项目均公布投资金额,总额约 62.94 亿元。
- 电池回收领域:6 个新投资项目中,5 个公布投资金额,总额约 114.7 亿元。
- 设备、电池结构件及其他领域:12 个新投资项目中,10 个公布投资金额,总额约 62.96 亿元。
投资扩产特点
- 新项目投资“大缩减”
对比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投资扩产项目 223 个,投资总额逾 9377 亿元;2023 年下半年投资扩产项目 180 个,投资总额 4842.12 亿元;2024 年上半年投资扩产项目 163 个,投资总额 3928 亿元。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新投资项目的数量和金额在 2024 年上半年同比大幅减少。
从领域来看,电池板块投资总额与项目均额下降,百亿级项目减少;锂电材料及设备板块新项目减少明显。从投资主体看,头部企业扩产力度大幅“缩减”,以初创企业及二三线企业投资为主。此外,部分产业链项目因市场环境、投资回报率、产能过剩等因素夭折,如华体科技、美利云等公司宣布终止项目投资或定增募资,反映出当下电池新能源赛道产能过剩、行业洗牌深化的现状。
- 新技术创新“大投入”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固态电池相关专利及文章数量占全球 35%以上,开发进入炽热阶段;钠电池技术研发也在持续推进,今年新公布的钠离子电池领域相关发明专利达 1681 项,新授权专利达 371 项,实用新型专利达 79 项。
固态电池与钠电池产业化项目布局迎来“大投入”,固态电池领域 16 个新投资项目中 13 个公布投资金额,总额约 352.35 亿元;钠电领域 20 个新投资项目中 15 个公布投资金额,总额达 499.5 亿元。但锂价下跌对钠电池产业化落地形成拖累,钠电池装车数据环比下降,引发了关于钠电池发展前景的争议。
2024 年 7 月 23 - 25 日,以“共筑钠电生态 共享产业机遇”为主题的“2024 中国(无锡·锡山)钠电池产业生态圈企业家峰会”将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举办,旨在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新电池技术各有适配的能量密度和应用场景,将与现有电池技术长期共存,掌握先进技术是市场竞争的关键。
- 新市场拓展“大布局”
海外新能源汽车转型与储能市场崛起,为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提供广阔空间,“新三样”出口额持续增长。宁德时代海外营收增长显著,海外市场成为业绩增长重要引擎。
然而,海外环境不利因素阻碍我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在当地建设产能成为破局路径。今年上半年,长虹能源、亿纬动力、湖南裕能等众多企业纷纷布局海外项目。截至 6 月底,我国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数量超 36 个,规划产能超 553.5GWh;在中游锂电池材料领域,海外生产基地布局超 47 个,投资额约 1557.51 亿元。
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的海外布局已涵盖 24 个国家,全球网络日益紧密。为规避风险,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推出技术授权模式,推动海外市场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