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斐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用户最关心电池的安全性、续航能力、成本、充电效率和便利性,以及电池的寿命等核心问题。”而车辆与电池分离的技术,即可充电、可更换和可升级,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在2024年4月25日举办的蔚来能源研讨会上,蔚来能源的高级副总裁沈斐详细介绍了蔚来当前的充电布局和运营情况,并对整个充电产业进行了全面展望。

蔚来能源高级副总裁沈斐 郭跃/摄

首先,沈斐介绍道,截至2024年4月上半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首次超过50%,累计上险量达到2000万辆,这标志着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然而,他也指出,“尽管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如此之高,用户仍然关注充电便利性、电池成本等核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蔚来在品牌创立之初就提出了车电分离、可充电、可更换、可升级的补能解决方案。”

沈斐进一步分析道,“新能源车用户最为关注的是电池的安全性、续航里程、成本、充电效率以及充电便利性,这些是电池技术发展的核心。”

而车电分离,可充可换可升级正能解决以上痛点。

在电池安全方面,沈斐提到,车主每次换电,蔚来都会对底盘与电池进行安全检测,相当于对电池进行终身质保。同时,换电模式还能让“老车”装上具有更新技术、更高安全性、更大容量的新电池。

在电池续航方面,沈斐介绍,车电分离模式让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电池容量的大小,而不用一味追求长续航电池,从而也节约了成本。他还举例,目前,蔚来已经建设超2400座换电站,并提出了“电区房”概念,即让每位用户都可以在方圆三公里内找到换电站,这样,用户就更没有续航焦虑了。

在成本方面,蔚来基于车电分离商业生态推出的BaaS电池租用服务让用户可以用更低成本体验大容量电池。

每一位蔚来用户都可选择按日、按月、按年三种方案灵活升级电池包,以灵活应对各种出行场景。

对于蔚来而言,换电站的成本虽然比充电桩高出三倍左右,但若能提高换电站的利用率,那么布局充电桩与换电站的最终成本收益是能做到持平的。

在加电效率方面,沈斐介绍,目前蔚来已经建设了21995根公路充电桩,总数量虽然不是很多,在中国充电联盟统计里排名第19名,但月度统计的充电量却能排在国内9-10名位置,说明每根充电桩的使用效率、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是很高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沈斐眼光更具前瞻性,他表示,“离车换电”一定是所有无人驾驶场景里最早实现的场景,周边有换电站的情况下,车辆自己寻路换电即可。目前,在蔚来换电站,用户已经可以体验到和加油一样快、全程无需下车、过程全自动的换电服务。

在加电便利性方面,截至4月25日,蔚来已建成21995根公共充电桩,其中,高速公共充电桩1422根。

蔚来还在76条加电风景线上打通了包括川藏线、丝绸之路线、万里长城线等路线。同时,已经建成了2404座换电站,全国电区房覆盖率超过80%,形成了7纵6横11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

在电池寿命方面,沈斐介绍,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平均质保年限普遍为8年。由电池质保到期引发的脱保、高置换成本等衍生问题也在逐步凸显。另一方面,车辆与电池“不同寿”也是困扰用户选择纯电动汽车的因素之一。

蔚来利用车电分离模式下电池的集中管理优势,对电池日历寿命下的存放温度、使用强度;循环寿命下的使用频度、充电强度等工况进行针对性优化,实现电池寿命的大幅提升。(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